sunset in Jintai 金台夕照是什么?

金台夕照


燕山八景原有道陵夕照,后改为金台夕照。道陵为金章宗陵,位于中都西南大房山。金代定都后,海陵王选址大房山云峰山修建金帝陵墓。云峰山又称三峰山,俗 称坟山,古有“幽燕奥堂”之誉。这里群山环绕,峰峦重叠,九条山脉奔腾而下,号称“九龙”。山巅林木隐映,云雾苍莽,山间隘口处泉水淙淙,长流不息。金朝 帝王陵墓依云峰山南麓而建,绵延百余里,为古都北京最早的一个规模宏大而又集中的皇陵群。金陵在金元之际已遭破坏,到明代因年久失修,仅有残迹。明代诗人 储巏有《大房山金源诸陵》诗曰:“长白山高朔漠连,金源风致故依然。千秋魂魄犹思沛,万里丘陵却到燕。感事重翻江统疏,伤心莫问靖康年。幽兰一尽雄图歇, 汝水悠悠入墓田”。
金台夕照是中都城内一景。昔燕昭王尊郭隗,筑宫而师事之,置千金于台上,以延天下士,遂以得 名。其后,金人慕其好贤之名,亦建台在中都城内。明末清初人孙承泽的《天府广记》有云:“燕城故迹,见于元人莴逻禄、乃贤文集者,一曰黄金台,大悲阁东南 隗台坊内”。这处隗台坊的地点,据《宸垣识略》写到:隗台坊内“其地约今白纸坊,殆金所筑也。”又有人考证,大悲阁旧址在今宣武区长椿街南口路东,隗台在 教子胡同一带,金台当在其地。
明代所传“金台夕照”地点在何处,至今未考证清楚。明刘侗等著《帝京景物略》中说:“黄金台 名,后人拟名也。其地,后人拟地也。”明蒋一葵著《长安客话》中说:“都城黄金台出朝阳门循濠而南,至东南角,岿然一土阜也。日薄崦嵫,茫茫落落,吊古之 土,登斯台者,辄低睠顾,有千秋灵气之想。京师八景有曰‘金台夕照’,即此”。
乾隆依据历代的诗及其有关记述,于乾隆十六年(1751年)作诗,概括了黄金台的历史情况。诗 曰:“九龙妙笔写空蒙,疑是荒基西或东。要在好贤传以久,何妨存古托其中。豪词赋鹜谁过客,博辨方孟任小童。遗迹明昌重校检;睾然高望想流风”。并立“金 台夕照”碑于朝阳门外关东店苗家地教场,1935年出版的《旧都文物略》尚可见到已经倒卧的金台夕照碑的形状。
传说,校场中有个高台,称为金台,每年春分、秋分前后,夕阳西下之后一小段时间,由于金台地势 较高,暂时还有一段太阳光线照到这个地方,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,可是,有一次乾隆帝巡行到了此地,看到了这一景色,动疑心。据说他问明这里的地名后,担心 姓苗的得天独厚,对朝廷不利。于是改苗家地为“金台夕照”,并就地立了一座碑,借以破坏苗姓的风水。这就是燕京八景中“金台夕照”的由来。
至于该台的确切位置,由于年代久远,难于考证。目前有金台七八处。
夕照寺与“金台夕照”
夕照寺原为南城大寺。该寺的始建年代虽然不详,但据各种史料看,夕照寺可能始建于元末或明朝的 前期正统、景泰年间,爱国民族英雄兵部尚书于谦曾多次去该寺。当时夕照寺已成规模。于谦去寺时,寺内高僧普朗还请于谦为其师古拙俊禅师所画《中塔图》题 词。题词墨迹后收在清乾隆的《三希堂法帖》中。夕照寺在明清时,多有文人墨客前去诗词书画。
夕照寺在明代为全盛时,寺院宏大,殿宇繁多。中路有山门殿,山门前有一大红影壁。在太阳夕照 时,大红影壁闪闪发出红光,所以寺得名为“夕照寺”。夕照寺也自古就有“夕阳西照夕照寺”之句。其山门殿石额上书“古刹夕照寺”。山门殿内左供蔡伦,右供 关羽,后和其他寺庙一样供持杵韦驮。而夕照寺供蔡伦这在别的寺庙却少见,或绝无仅有。蔡伦是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人,为我国古代著名的“四大发明”之 一,寺内供蔡伦是否和寺内的高僧喜欢书画有关?山门殿后为大雄宝殿,大雄宝殿面阔三间,其前后有廊厦。内供三世佛,中为文殊菩萨骑坐狮、左为观音骑坐孔 雀,右为普贤骑坐白象,两旁站立十八罗汉。大悲殿面阔五间,内主供站立的千手观音。每层大殿的东西都有配殿。东西两路的厢房各为古香古色的四合院,多植有 海棠、丁香、翠竹等。寺的后院松林中有高僧们长眠的塔林。寺周围还有属于寺院的田地。在清雍正十年,又有高僧文觉禅师复修寺庙。以后历经沧桑,逐渐荒废, 到民国时仅存两层大殿。该寺的山门前多有古槐,现山门西仍有二古槐。古时寺内多植古松,并以古松著称,现已无存。
夕照寺内的文物,最著名的是大悲殿内的两幅壁画,西壁有《古松图》,为清乾隆年间著名画家陈寿 山在乾隆四十年所画,为一高一矮双松,故又名“双松图”。东壁上有清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王安昆的草书《高松赋》。《古松图》和《高松赋》,书画双璧,是古 刹珍品,现保存在北京文物研究所。
新中国成立后,夕照寺一直为幼儿园、工厂等单位使用。夕照寺之所以很出名,一是为南城的古刹,又因其所在的大街也以寺名为街名“夕照寺街”。另外在以前曾拍摄过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《夕照街》。
说到夕照寺,就不能不提起北京著名的“ 燕京八景”之一“ 金台夕照”。
“ 燕京八景”出现在金章宗时的明昌年间,八景分别为:“ 居庸叠翠”、“ 蓟门烟树”、“ 西山晴雪”、“ 玉泉趵突”、“ 琼岛春荫”、“ 太液秋波”、“ 卢沟晓月”、“ 金台夕照”。“ 金台夕照”一景,一说是位于朝外关东店南的苗家地,在清代这里是清八旗兵镶白旗部的练兵场,建国后这里为工厂(3501厂) 。在2002年初,这里修建金融中心时,曾出土“ 金台夕照”石碑, 长2.7米,正面刻有“ 金台夕照”四个大字。背面有“ 御笔”二字,并有题诗一首。可惜因当时重视不够, 后又填埋了。有人著文说当时是埋在一口枯井内。在《旧都文物略》一书中也说碑在此地,并有倒碑照片。另一说“ 金台夕照”一景,是位于东郊的金台路“ 人民日报社”大院内,人民日报社还在原址处造一“ 金台夕照”的景观。“ 金台夕照”一景,是春秋战国时燕昭王听取了谋士郭隗的建议,为招纳天下的人才贤士而修建的黄金台。在《战国策》中记:“ 燕王为隗筑台而师之”。黄金台的修建果然招纳了很多人才,著名的文如邹衍,武如乐毅等。现在北京还有他们的遗迹,在密云的县城南有黍谷山,山上有邹衍庙。 房山区的官道乡富庄村东有乐毅墓。他们都为燕国的强大成为战国时的七雄之一作出贡献。黄金台的高台为四方( 或长方形,没有文字记载)梯形, 上小底大,上面为正方( 或长方)形平台,并还筑有楼阁宫殿,据说并设黄金千两,为皇帝招贤纳士之所。因黄金台在东郊很是显目,太阳西下时夕阳照耀在黄金台上闪闪发光,景观绮丽。 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赞黄金台的诗赋,所以在金章宗时文人墨客选定“ 燕京八景”时为一景。“ 燕京八景”从金章宗时出现,有的景名在历朝有所改动。到清乾隆时,乾隆皇帝为八景立碑,并在碑正面题写景名,背面各题诗一首。因乾隆已在景区立上石碑,不 能再更改,这样八景正式确定下来。现八景碑除“ 金台夕照”碑不在外,其他七景碑仍在。有关古黄金台的建筑,相传还有几座,但都集中在河北易县和北京一带。
“ 金台夕照”的景观,一直是北京东南城的文化景观。古刹夕照寺、学府金台书院等,都和“ 金台夕照”有关。夕照寺的复建,并名为“ 金台夕照会馆”。地铁10号线的安华路站站名叫“ 金台夕照” 站。这对宏扬京城的人文景观、传承中国会馆文化,都有着积极意义。
“金台夕照”今何在
“金台夕照”碑果然不在了吗?1935年出版的《旧都文物略》上有记载,说是乾隆定点的“金台夕照”,在朝阳门外东南二里许的“苗家地北高地”。
1959年8月,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工作者在苗家地北高地进行考察。当时,正值“农业大跃进”之 时,当地是幸福湾人民公社第六农业生产队的场院,老农说:这里的荒丘占地四五亩古已有之。早年有高大石碑一座,不知为何人所立。后来为种地耕田之需,我们 便推倒了石碑,深埋于地下,荒丘成了农田。考古工作者在老农所指的大概地方用探铲勘探,因为平整土地,地貌变化的原因,考古工作者未能发现石碑,无功而 返。20世纪50年代起,这一带便泛指为“金台夕照”所在地。也就是说,从那时起,文物工作者就指望有一天,在这里发掘出土“金台夕照”御制碑。后来,这 一带土建市政施工,建设街区,虽然也曾出土过石碑、墓志铭,但无“金台夕照”之踪影。于是就暂时搁置起来。因为这一带泛指为“金台夕照”所在地,所以新辟 地域就被命名为金台路、金台西路、金台北街、金台里等。
20世纪50年代,苗家地、呼家楼、关东店一带,大兴土木,陆续建起许多新式建筑,设立工厂、机关、学校,逐渐成了人才聚集之地。
2002年12月,在京广大厦西南约500米处施工建设北京商务区财富中心大厦。开挖地基时, 在地下2米处,建筑工人发现一块巨石。用铲车,铲去巨石周边的土,仔细一看,原来是一块石碑。工地领导向文物部门报告,引起了专家的极大兴趣。他们小心翼 翼地用毛刷扫净碑面上的泥土后,露出了乾隆题写的“金台夕照”四个大字,揭开了几十年来的一项重大考古之谜。朝阳区政府对此十分重视,同建设方商定在此将 出土的乾隆御制碑重新竖立起来。在一定意义上恢复“金台夕照”景观,为北京商务区和财富中心大厦注入新的文化内涵。
“金台夕照”台基遗址位于朝阳区东三环中路23号,即财富中心大厦内。“金台夕照”碑已经扶正 并竖立在该大厦的庭院之中,石碑周围,广植花草,绿树成荫,伴之小桥流水。颇有情趣。“金台夕照”碑,碑身长方形高3.3米,宽1.5米。厚0.5米。碑 座高0.95米,宽1.8米,厚0.7米。正面为乾隆行书“金台夕照”四字,落款是“乾隆辛未初秋御笔”,下有两方御印。(辛未,即乾隆十六年)。碑顶、 碑座刻有吉祥图案,纹路清晰,只是边沿四角和底座有凿痕破损。碑阴为乾隆草书七言律诗一首:“九龙妙笔写空蒙,疑似荒台西或东。要在好贤传以久,何妨存古 托其中。豪词赋鹜谁过客,博辩方盂任小童。遗迹明昌重校检,辜然高望想流风。”
金台夕照御制碑的出土,为北京新增加了一处旅游景观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