闾丘露薇:当王千源成为焦点

1.前些日子同事刚刚和我提到王同学的时候,我不太为意,因为在美国的大学里面,不少这样的中国人,她们很聪明,聪明的明白,只要凡事站在中国政府的对立面,经常在一些研讨会上诉诉苦,控诉中国没有言论自由,就一定可以引发在场外国听众共鸣,因为这些人都是带着自己已经有了的,对中国的看法来的,他们需要的,只是那些能够加强他们的想法的东西。而来自中国的中国人的论据,当然是最好的了。
当然,我不是说王同学就是这样的人,她是不是这种投机分子,要看她是否从心底里面相信她的想法。对待这样的人,我一向的态度是,如果对方说的东西我可以证明是错的,那就当众纠正她。如果这样做,都无法说服对方,或者对方根本没有耐心听,是否投机,大家可以自己判断。
2.所以,我一直不赞成用侮辱,或者给对方带大帽子的方式的行为,去反对别人,民间自发的反对,比如制作的视频放在youtube或者土豆网上面,都不会引人遐想,但是如果放在官方媒体的首页,反而会成为别人的把柄。因为虽然我们也明白,现在的官方媒体,其实也是经济挂帅,但是西方很多人还是不明白的,认为这里面必定会由政府的授意,因为到现在,很多研究中国的西方学者,还是依靠“人民日报”来研究中国的政治走向,甚至是民意走向的。
3.有人说,“愤青”学学海外华人,有理有据,遵循法律程序,来表达意见。表达意见当然需要一个渠道,既然不能像海外华人那样申请集会游行,也没有民间的可以集体诉求不满的团体,也不能租飞机展示横幅,那末,剩下的,只能是喊喊抵制和在网上匿名发泄,这点,所有被骂的人,都应该理解。


link for this on 一五一十

留言